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來源:管理員 時間:2021-12-31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
——摘自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本報記者 師喆
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儀式在中原科技城舉行。
這一天的鄭州龍子湖畔,數十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學院、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代表、高校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等齊聚中原,共同見證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河南省科學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河南分院,是我省唯一的省屬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也是全國規模較大、綜合實力較強的省級科學院之一。歷經63年發展,省科學院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3項,涌現出中國科學院院士席振峰、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常俊標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為什么要重建重振省科學院?答案離不開“創新”二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今日之河南,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科技創新——嵩山、神農種業、黃河三大省實驗室相繼成立運行,鄭大、河大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10家省產業研究院和8家省中試基地正式揭牌……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河南更是將“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作為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重要內容,正式寫入了黨代會報告。
但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河南還需補齊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這兩大制約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短板,解決科技整體實力不強、引領帶動能力不足的問題。
省委、省政府前瞻30年謀劃重建重振省科學院工作,并將其作為河南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全國重要人才中心的一項重大舉措。
怎么重建?如何重振?這樣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實際推進起來并不容易。
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赴全國各地展開調研,組織專家開展論證,院內院外征求意見……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的工作方案前前后后起草了十余版,數易其稿后,終于迎來了揭牌啟動。
重建重振的河南省科學院將是什么樣子?
在重建重振省科學院揭牌儀式上,記者了解到,經過省委、省政府的頂層設計,河南省科學院未來發展的規劃藍圖已逐漸清晰。
重建重振的河南省科學院將是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根本的新型研發機構,貫通產學研用的研發實體,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式創新平臺,集聚一流創新團隊的人才中心,并與中原科技城建設、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三合一”融合推進。
規劃圖有了,“施工”進展如何?
據了解,重建重振省科學院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省科學院將積極對接省內高校、骨干企業、地方政府,主要設置基礎學部、產業學部、未來學部三大學部。
其中,基礎學部籌建數學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生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5家研究所。
產業學部籌建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究院、碳中和技術研究院、綠色建材產業研究院、先進功能材料產業研究院、南陽光電研究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等14家研究院所,是貫通產學研用的研發實體。
未來學部籌建超材料實驗室、未來能源實驗室、腦科學與類腦實驗室、生命健康實驗室、量子信息與調控實驗室5家實驗室。
省科學院主要設置三大學部
基礎學部
產業學部
未來學部
基礎學部籌建5家研究所
數學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化學研究所
生物研究所
地理研究所
產業學部籌建14家研究院所
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
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究院
碳中和技術研究院
綠色建材產業研究院等
未來學部籌建5家實驗室
超材料實驗室
未來能源實驗室
腦科學與類腦實驗室
生命健康實驗室
子信息與調控實驗室
以省科學院為“天”
專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
中原科技城為“地”
提供發展空間、公共服務
國家技術鄭州轉移中心為“橋”
連通“天”與“地”,連接研與產
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相繼揭牌運行
●10家省產業研究院和8家省中試基地揭牌運行
凝練一流創新課題
●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加強戰略研究,組織開展重點產業領域技術預測,繪制發布產業技術區域分布圖、產業鏈圖和產業技術路線圖
培育一流創新主體
●2021年全年高新技術企業預計新增2000家左右,同比增長30%
集聚一流創新團隊
●實施“雙一流”學科創建工程,加快推進鄭大、河大“雙一流”建設
創設一流創新制度
●重塑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項目組織機制
厚植一流創新文化
●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15%